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现代管理学概论》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组织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现代管理学概论》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是否已奠定了继续深入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现代管理学概论》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要点:
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及管理的性质等内容。旨在对管理、管理对象及管理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还应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主要管理先驱者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旨在认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活动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要点:
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点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点种类,对特定的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掌握每种道德观点内容和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每种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概述
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第四节:社会责任概述
第五节: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 信息化与全球化管理
教学要点:
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为了获得信息,管理者可以借助的各种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和传播、利用、反馈,进而辅助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
再有,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了解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及竞争策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概述
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第四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第五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第六节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第四章 决 策
教学要点:
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掌握满意原则与最优原则的区别,有关决策的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学会用所学的各种决策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决策问题做出决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本节内容简单介绍)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第五章 计划工作
教学要点:
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计划编制过程;掌握计划与决策的逻辑关系,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各种职能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之间的关系,计划层级体系,计划编制过程的内在逻辑;能运用所学的内容编写日常生活、学习计划,甚至编写班级工作计划。
本章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六章 战略性计划
教学要点:
了解战略性计划的概念,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企业所面临的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自身条件和顾客研究的内容,可供企业选择的基本战略姿态、成长战略和防御性战略的类型及其内涵;掌握从战略性计划到战术性计划的基本逻辑,企业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结构及其内在关系,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及其基本逻辑各种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的内容模拟某一企业的环境分析及其战略编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第二节 战略环境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第七章 计划的组织实施
教学要点:
了解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及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内涵;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实施步骤,目标的性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的基本逻辑及其评价,网络图的基本内涵;能运用所学的内容将战略性计划转化为战术性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目标管理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第四节 第四节 PDCA计划循环图
第八章 组织设计
教学要点:
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权变式组织设计与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不同之处,组织结构的定义与三大基本特征,职权的定义、来源、种类,权力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授权的定义、过程与原则,通过区分层级结构与有机结构可以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掌握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五个主要因素,组织在部门化设计时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其主要特征,职权与权力、幅度与层级、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影响组织幅度设计和分权的各种因素;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
本章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要点:
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过程,人员配备的一般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来源,人员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以及阶段性特点;掌握编制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以及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绩效评估的方法,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学会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并设计人力资源计划的步骤和程序,学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相关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学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并对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
第三节 人员的培训
第四节 绩效评估
第五节 职业计划与发展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教学要点:
了解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组织变革的四种基本类型和三个基本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压力、变革阻力、组织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的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学会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进行识别,并能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教学要点:
了解领导与管理,领导的三种作用,权力与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基本分类,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行为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掌握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定义所包含的三个要素,权力的类型与领导的管理职能,各种领导者尤其是变革式领导者和战略领导者的特征和具体含义,三种领导方式行为论的提出者、领导维度和基本思想,尤其是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情景论中菲德勒权变论的研究对象和结论,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维度和基本观点,领导生命周期论中成熟度与领导行为的对应;学会对周围的组织进行领导职能的观察,分清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对至少一种领导方式能够找出示例,能够对某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加以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第二节 领导者的类型
第三节 领导的方式及其理论
第十二章 激 励
教学要点:
了解激励的原理,激励对行为的作用,激励产生的原因,需要与激励的关系,X理论和Y理论,激励理论的分类基础及其三种类型——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强化理论,激励的基本形式和实务;掌握激励在管理的领导职能中的地位,激励与行为、结果的相关性,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基本观点和意义,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研究对象和一般结论,后天需要论的需要形式,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公式描述,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启示,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一般形式;使学生一般可以有效识别实践中激励的形式,用需要层次论和双因素理论解决一般的激励问题,运用本章介绍的激励理论建立一般的组织激励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激励的原理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第四节 激励的强化理论
第五节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第十三章 沟通
教学要点:
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般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判的有效性;掌握沟通在领导职能中的作用,沟通过程的基本环节,沟通方式的优劣,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人际沟通与团队沟通的基本含义,组织间沟通的由来和含义,影响有效沟通的四类因素,进行有效沟通的一般准则,关于组织冲突的三种观点,冲突管理战略的实施内涵,谈判的基本方法;学会审视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技能和沟通质量,比较熟练地运用沟通原理达到自我熟悉的沟通效果,对所处的组织基本能够看出效率与沟通质量的关系,学会应用冲突管理战略处理生活中的冲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第二节 管理组织沟通
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第十四章 控 制
教学要点:
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认识到控制是管理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活动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教学要点:
了解预算的编制,预算的种类,预算的作用和缺点,对供应商的控制,经营审计;掌握控制方法的种类,库存控制,经济订购批量,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几种重要的比率;能够将控制方法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生产控制
第三节 其他控制方法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教学要点:
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创新的过程; 掌握创新与维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基本概念,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根据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教学要点:
了解技术创新在企业成本与特色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与贡献,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七种不同的技术创新源泉;掌握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等技术创新的内涵,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与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选择;学会根据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条件和环境,选择和组织实施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教学要点:
了解企业制度结构、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知识逻辑的企业制度、层级组织、网络化层级组织、企业文化、一元企业文化以及多元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业社会企业制度结构、层级组织、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知识经济可能给企业制度结构、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带来何种影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可能呈现何种特征;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影响因素,学会分析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组织和实施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制度、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创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第三节 企业文化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1 |
填空题 |
10 |
10 |
10 |
2 |
单项选择 |
10 |
10 |
10 |
3 |
多项选择 |
5 |
10 |
10 |
4 |
名词解释 |
4 |
16 |
20 |
5 |
简答题 |
4 |
30 |
32 |
6 |
论述或案例分析 |
2 |
24 |
38 |
合计 |
35 |
100分 |
12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一: 《管理学》
作者:周三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二: 《管理学》
作者: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